銀川市興慶區第七小學,學生沉浸式體驗交通安全教育(資料圖片)。記者 馬楠 攝
數據呈現
2023年,寧夏教育數字化發展呈現蓬勃之勢。
高標準建成國家級“互聯網+教育”示范區,創新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,啟動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,率先在全國實現省級平臺與國家平臺的雙向互通。
全區中小學師生100%注冊國家平臺,百人訪問量穩居全國第二。課程資源“一網打盡”,多渠道匯聚備課導學、課程教學等資源3300萬件,覆蓋中小學全學段各學科多版本教材。同時針對區域學情差異,按教材章節建設知識點微課、配套習題等資源2100萬件,滿足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需要。在線輔導“一屏觸達”,建設數字學校,支持1200多所學校上線名師優課、推送學習微課,組織3000多名骨干教師開展直播授課、在線答疑,不斷拓展學習場域,支持學生個性化、多樣化學習。
我在現場
銀川市興慶區第三小學春林校區是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受益者。
“我們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融合應用為突破口,在助學、助教、助研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,有效解決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、教師‘苦教’、學生‘苦學’等問題,學校辦學質量穩步提升,生源逐步回流,成為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賦能鄉村學校辦學提質的典型范例。”2月21日,春林校區執行校長周存華介紹,學校通過平臺與城區學校同上一堂課,每月還有北京的優質學校提供名師講座、互動教研等。
近年來,銀川市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,開發36門線上“場館課程”,輻射251所城鄉學校。在區、市、縣、校四級教研共同體建設的帶動下,依托3所高校和4個區外科研機構,實施跨區域“大教研”“校本教研”“連片教研”“聯盟教研”等,實現線上教研常態化、技術賦能全覆蓋。
“寒假期間,學生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課后服務資源開展數字繪畫、科學實驗、民俗工藝等豐富活動,點擊‘數字科技館’云端解鎖科技奧秘,進入‘數字圖書館’掌上暢游文山書海。”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學校長劉興成說。
教育數字化拓寬強師之路。中衛市花大力氣推進數字化教師隊伍建設,累計培養1000多名數字化骨干教師。中寧縣徐套鄉九年制學校老師王健康,通過數字素養全員測評、分層輪訓、應用提升,逐步成為數字化教學能手、數字化研究好手。
部門回應
教育數字化成為寧夏教育的一張名片,我區將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領跑領先。
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將上下聯動、堅持不懈落實好《寧夏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(2023—2027年)》確定的目標任務,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,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,促進教育公平、實現優質均衡、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。
在應用上再深化,升級寧夏智慧教育平臺,豐富優質數字資源供給,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,把教育數字化應用到教、學、管、研各環節,應用到大中小幼各學段,應用到各學科,應用到教育的全流程、各場景,讓教育系統干部、老師、學生、家長都用好用深用透。在創新上再深化,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治理,加快建設寧夏教育大數據中心,推進智慧校園建設,構建數據驅動教育評價的新模式。在合作上要再深化,加強與國內教育數字化領先的學校、企業、機構的合作,積極開展教育數字化國際交流合作,提高寧夏數字教育的國際影響力。
當前,寧夏正以智慧教育平臺為翼,以應用之鑰開啟變革之路,以共享之光點亮創新之途,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,讓數字技術更好更公平惠及師生。(記者 高菲)